2013北京市公務員面試及解析7.30
2013年7月30日北京市考結構化面試 解讀
上午:
1.公務員隊伍把“勤學習、善思考、會干事”作為工作要求和準則,結合工作經歷和報考崗位,談你在以上三方面存在的優勢和不足。
【題型】自我認知
【考察能力】考察對崗位的認識能力,檢索自身經歷真實表達與崗位匹配的能力。
【答題要點】
1.“勤學習、善思考、會干事”的重要性。
2.結合經歷和崗位的需求,從學習、思考、做事三個方面,論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三點都要回答,但是可以有所側重。需要注意的是切忌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在表述優點的時候切忌泛泛而談,結合具體事例來論證,缺點的時候切忌踩入“雷區”,即自己的缺點與公務員的素質相抵觸,與崗位要求相反,要明白考官背后的訴求,是希望尋找與崗位最匹配最合適的人。
3.可以簡單談談以后這些缺點怎么改進克服。結合崗位要求,從學習、思考、做事三個方面去改進。
2.目前,據統計有300多所高校更名,有的高職技校轉化為大專,有的專業轉化為綜合大學,談談你的看法。
【題型】綜合分析
【考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本題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看到高校更名的合理性和問題所在,分析問題背后產生的原因,北京中公教育提醒大家從政府高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答題要點】
1.破題表態:為高校更名本是政府為促進發展,各類高等辦學水平而采取的鼓勵性措施,初衷是好的。但是現實中,很多高校為了追求招生率,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支持和社會知名度,盲目的更改校名,并沒有做好配套硬件設施和師資隊伍的完善,造成了“名不副實”的情況,不僅不利于高校的發展,也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是我們必須嚴肅對待和處理的。
2.原因:(1)客觀性的條件約束。教育資源總量不足且分配不均,高等學院有實力爭取更高的教育資金和政策支持。(2)高校錯誤的自我定位和發展理念。各類高校為了社會知名度,追求更高的招生率,產生了錯誤的發展觀念,更名的動機是利益驅使,導致“名不副實”。(3)教育主管部門,對于的評定,機制不完善,缺乏細化的考核標準,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執行不嚴的情況,導致很多不符合條件的高校混在其中,濫竽充數,影響了高校升級的效果,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3.對策:高校改變發展定位和發展理念,從硬件完善和軟件上下功夫,的辦學水平,做到實至名歸;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更名的標準,加強考核,完善高校綜合實力評判體系;引導學生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擇校觀。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