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穩就業
![\](http://www.ccadtd.com/uploadfile/2020/0312/20200312023350292.jpg)
2021廣東省考準考證打印入口已開通。筆試時間:3月14日。今日推薦:廣東省考考前白皮書,另附公安崗藍皮書。特別提醒,3月12-13日19點還有3場考前抱佛腳公開課,為您梳理重點難點:2021廣東省考考前抱佛腳。
![\](http://www.ccadtd.com/uploadfile/2018/0815/20180815112753255.jpg)
廣東中公網校公眾號(gdzg999)領資料包
掃碼回復【白皮書】0元領考前資料
背景鏈接
2021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穩崗政策惠及范圍,延長以工代訓政策實施期限。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降低就業門檻,動態優化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推進職業傷害試點。
公考角度解讀
[背景及挑戰]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住了就業就穩住了千家萬戶的“飯碗”。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無論是防控疫情還是發展經濟,無論是做好“六穩”工作還是落實“六保”任務,穩就業都被擺在突出位置,都獲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
2021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需要安排就業的城鎮新增長勞動力和高校畢業生達到新高。同時,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制造業、服務業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加之“疫情影響復雜多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較大,給今年就業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
[重要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民以食為天,人生在世,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須得到最基本的。否則,所謂“民生”就無從談起。而要如此,唯有穩定就業。就業乃生存,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勞動所得都是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收入來源,是云云眾生維持生存、實現發展的基本。穩定就業,涉及千家萬戶的生計和發展,事關勞動者的尊嚴和價值,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民生,首先必須關注就業、重視就業、促進就業、穩定就業。
就業是穩定之基。全面小康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而社會的穩定取決于人心的穩定,人心的穩定取決于就業的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講,穩定就業就是穩定社會,在社會轉型期其現實性和重要性尤為凸顯。穩定就業、充分就業有利于增加勞動者的收入,減少貧困,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從根子上實現社會的穩定。
就業是發展之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抓發展最重要、最首要的是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應該成為抓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把開辟就業渠道、創造就業崗位、實現穩定就業、促進充分就業,作為推進發展的首要任務,穩定就業、充分就業,既是推進發展的條件,也是體現發展的標志。
就業是安邦之策。民者國之本。穩定就業、充分就業,是對民生真正的重視,是對穩定有效的,是對發展本質的要求,是對社會重大的責任,是對民眾有沒有感情、對社會是不是負責的重要體現。在當前經濟調結構、社會臨轉型的大背景下,對我國這樣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積極妥善地解決好就業問題尤為重要。這樣,“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勞者有其崗”,就能真正成為現實社會的“新常態”。
[參考對策]
要著力穩定就業崗位,通過保市場主體來穩住就業基本盤。著力抓好重點群體,針對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施分類幫扶,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著力拓寬就業渠道,支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支持勞動者創業,完善靈活就業勞動制度,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
穩就業,要發展新業態,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培育新動能。穩就業不光要穩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穩住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也要善于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無論是數字經濟、康養產業迎來發展契機,成為吸納更多就業的“海綿”,還是一些企業實施“共享員工”模式,通過借調待崗員工整合人力資源,這些新思路在穩就業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有關部門應該為企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提供便利,在產業發展中擴大就業,在“應急”的同時推動“升級”。
要著力加強職業培訓,深入實施職業技能行動,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強化兜底幫扶,重點對城市困難人員、農村低收入人口進行就業幫扶,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兜牢民生底線。
[申論范文]
短缺職業與穩就業
就業,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冷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就業和人力資源市場造成了一定沖擊。一方面,部分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業難題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單位招不到人、崗位虛席以待。人社部短缺職業排行的及時發布和系列培訓措施,為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提供了準確、有效的指引,有益于就業市場供需錯位問題得到緩解,是穩就業的及時舉措。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關乎國計民生,更關乎千家萬戶。做好就業工作,才能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盡快推動經濟發展重回正軌。疫情對企業經營和民眾個人職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挑戰中也蘊含了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迅速“補位”、快速發展,使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培育出新的就業增長點。利用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契機理順就業結構,是平衡好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的必然要求。
短缺職業的排行恰恰反映了國際勞工組織所說的,勞動世界的未來并不單單是高技能,中低技能的工作同樣不可或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統籌好新舊短缺職業的技能培訓和管理工作,讓各行各業員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戰勝疫情和經濟轉型升級之路才能走得更堅實。
穩就業不光要穩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穩住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也要善于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國家相關部門除了定期發布短缺職業外,對一些急需技能職業開展培訓是穩就業的必要之舉。對于求職者來說,密切關注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選擇較為短缺并且適合自身的職業進行準備,練就“金剛鉆”之后自然可以攬得“瓷器活”。對于企業來說,要敏銳把握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新特點新趨勢,積極擁抱新產業新業態。
就業是的民生。讓更多勞動者各盡其才,讓更多企業獲得充足人力支持,就能激活復工復產的一池春水。面對新的短缺職業,求職者主動出擊、職業技能,相關企業抓住機遇、轉型升級,一定能推動個人和企業實現更好發展,迎來美好未來。
相關推薦 :
2021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網校課程輔導 【廣東省考】 【深圳市考】【廣州市考】
![]() 廣東中公網校公眾號(gdzg999)領資料包 掃碼回復【省考】0元領筆試網課 |
![]() 掃碼加微信備注【省考】 入微信群> 在線答疑 | 資料 | 資訊 |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四川甘孜州司法行政系統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
- 2025四川甘孜州考試錄用公務員 (人民警察)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
- 2025四川甘孜州考試錄用公務員(參照管理工作人員)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
- 2025中共甘孜州委組織部考試錄用公務員 (參照管理工作人員)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四川)
- 2025四川樂山市考試錄用公務員 (含定向招考)和基層選調生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
- 2025四川省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南充市法院系統考試錄用公務員資格復審及面試有關事項公告
- 2025四川樂山市政法系統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資格審查有關事宜公告
- 2025河北石家莊市、辛集市招錄1175名公務員公告
- 2025河北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 2025河北公務員考試筆試時間:3月15-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