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學招聘教師教育公共基礎筆試和復習大綱
本大綱僅供參加四川省中小學公開招聘教師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礎筆試》的考生復習和考試時參考。請考生重點掌握以下知識內容。
《教育公共基礎筆試》題型包括選擇、判斷簡析、案例分析、閱讀分析和論述五種類型。
第一部分 教育學基礎
一、教育與教育學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態、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基本規律
(二)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三)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義、教育功能的類型、教育的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
(二)影響教育功能發揮的因素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義、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教育目的確立中的價值取向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的定義、教師的角色、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及途徑
(二)學生的定義、學生的本質特點、學生發展的規律
(三)教育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
五、課程
(一)課程的含義、課程理論及課程理論流派、課程的類型、課程的組織、課程的管理
(二)我國課程改革的回顧、新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課程標準及其地位、作用和特點
(三)新課程帶來的變革
六、課堂教學
(一)教學的含義、教學理論及教學理論流派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內容和方法
(三)教學策略的含義、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
七、德育
(一)德育的含義、功能及地位
(二)德育過程的含義、德育過程與教學過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關系、德育過程的理論、德育過程的規律
(三)德育的任務、目標、內容與課程
(四)德育的原則、途徑與方法
八、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一)班級的含義與特點、班級的歷史發展、班級的結構與功能、班級的發育過程
(二)班級管理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務、職責與素質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心理發展的概念、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心理發展的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三)早期教育與心理發展、準備狀態與心理發展、教育如何促進心理的發展
(四)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二、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含義、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的重要區別、學生學習的特點
(二)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掌握學習和指導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學習的遷移,記憶和遺忘
(一)學習遷移的含義、學習遷移的種類、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學習遷移的促進
(二)記憶的含義、記憶的三種存儲模式
(三)遺忘的含義、主要規律、產生原因及克服遺忘的策略
四、學習策略與不同類型的學習
(一)學習策略的定義、分類、特點、學習策略的發展、一般的學習策略及其培養
(二)知識的含義、知識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知識的分類與學習
(三)技能的含義與種類、影響技能形成的因素、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四)解決問題的歷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心理因素、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五)品德與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結構、科爾伯格品德發展階段的理論、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
五、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
(一)學習動機的概念、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二)歸因與歸因方式、維納的歸因理論、歸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引導合理歸因
(三)注意的含義、學生注意的組織與培養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