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邏輯判斷:看清“真、假另有他因”,備考少走彎路
近年來,可能性推理的題目難度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選項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以前大家對于另有他因這一類型的選項是能夠一眼辨別出來的,但這幾年也逐漸感到了吃力,懷疑自己退步了,其實是因為這類選項的新誤區出現了——假另有他因。我們都知道,另有他因的本質是提供了其他原因可能導致結果,進而來說明不是題干的原因導致的,起到削弱的作用。
那么“另有他因”和“假另有他因”具體區別在哪呢?簡單來說,對于題干中A導致B這一因果關系,“另有他因”指的是在與題干A同時期、同主體的情況下,C導致B,可以削弱;“假另有他因”指的是,其他情況下也能導致B,沒有建立其他情況與題干A之間的關系,不能削弱。我們通過題目來具體分析一下。
【例】為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監測,科學家分析了4257名青少年的數據,這些孩子在12歲、14歲和16歲的時候,戴著加速計,在至少3天的時間里跟蹤他們至少10個小時并隨訪6年。加速計客觀記錄佩戴者是否正在進行輕度活動,是否正在進行中度體力活動,或者是否久坐。研究發現,在12歲、14歲和16歲時,每天每增加1個小時的久坐時間,到18歲時抑郁評分分別增加11.1%、8%、10.5%。科學家據此得出結論,青少年久坐,不運動會增加抑郁癥風險。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結論?
A、這些久坐的青少年大多數沉迷恐怖類游戲,對他們精神造成嚴重影響
B、這些孩子中,家境不好、長期奔波兼職的青少年也會患上抑郁癥
C、這些孩子中,長期久坐的青少年最終學習成績普遍好于同齡學生
D、與成年人相比,經常久坐不運動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事實上很低
【中公解析】A。題干的結論是:青少年久坐,不運動會增加抑郁癥風險。
A項:這些久坐的青少年大多“沉迷恐怖類游戲”,且該因素會對他們精神造成嚴重影響,而抑郁癥與精神密切相關,即也就是說明在這些久坐的青年中有可能是沉迷恐怖類游戲導致抑郁癥風險增加而不是久坐導致的,另有他因,可以削弱;
B項:指出家境不好、長期奔波兼職的青少年也會患上抑郁癥,但并不明確家境不好、長期奔波兼職的青少年身上是否同時存在“久坐”這個因素,沒建立與“久坐”之間的聯系,屬于不明確項,排除;
C項:長期久坐的青少年最終學習成績更好,與抑郁癥風險無關,排除;
D項:經常久坐不運動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低于成年人,與抑郁癥風險無關,排除;
通過這道題目,相信大家也能發現,所謂“真、假另有他因”,最關鍵的區別在于是否與題干建立了明確聯系,所以做題時不妨多考慮一下選項是否與題干緊密相關且十分明確,三思而后行,做出最優選擇。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