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br id="ydhfw"><table id="ydhfw"><p id="ydhfw"></p></table></wbr>
    <track id="ydhfw"><table id="ydhfw"></table></track>

    <u id="ydhfw"></u>
    <source id="ydhfw"><input id="ydhfw"><div id="ydhfw"></div></input></source>
    400-900-8885

    2025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有趣的社會心理現象

    一、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后,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窗戶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惡果。

    二、責任分散效應

    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后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巴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后,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叫喊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三、暈輪效應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蓋了其他特征,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比如有的老年人對青年人的個別缺點,或衣著打扮、生活習慣看不順眼,就認為他們一定沒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傾慕朋友的某一可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真所謂“一白遮百丑”。

    四、霍桑效應

    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宣泄效應”。

    霍桑效應的發現來自一次失敗的管理研究。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等各方面專家參加的研究小組,在該工廠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這一系列試驗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生產效率與工作物質條件之間的關系。這一系列試驗研究中有一個“談話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并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準反駁和訓斥。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這是由于工人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無處發泄,“談話試驗”使他們的這些不滿都發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五、維應

    “維應”,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就像情緒上的“流感”。媒體對自殺新聞的大肆渲染對于一些徘徊在生死邊緣的人具有強大的暗示、誘導性。比較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自殺事件發生后,媒體的報道連篇累牘、大肆渲染。結果從當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時內,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樓自殺,其中5人不治,當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殺身亡個案,較3月份增加32%。有幾名死者留下遺書,清楚寫明其自殺與張國榮輕生有關。

    社會可以關注自殺現象,但不應炒作自殺個案,或者把自殺“娛樂化”處理,而應該在報道中采訪一些專家學者等,突出心理危機干預,從而啟發公眾對自殺背后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六、刻板效應

    所謂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社會定型,是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是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某一類人產生了一種不易改變的、籠統而簡單的評價,這是我們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現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沖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經商的等等。比如,有的領導者認為愛挑毛病的人一定是“刺兒頭”,沉默寡言的人一定城府很深;活潑好動的人一定辦事毛糙,性格內向的人一定老實聽話;青年人單純幼稚、容易沖動,老年人經驗豐富、保守、穩重。此外,還有地域上的刻板印象。

    (責任編輯:李明)

    直播公開課
    網校師資
    會員免費專區
    會員特惠專區

    日利奇之5-20下,學生用戶胡

    • 年度會員年度會員 68
    • 終身會員 198
    尊享12大會員特權
    1. 好課免費

    人工咨詢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

    400-900-8885

    課程咨詢請按1
    售后服務請按2
    9:00-21:00 節假日不休

    商務合作

    企業微信

    微信掃碼添加

    考編考證必備小工具
    中公網校小程序
    精選免費公開課
    中公網校視頻號
    中公教育官方網課平臺
    中公網校極速版APP
    資訊答疑試題
    中公網校公眾號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0218183號-41 京ICP證16118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664號 電子營業執照

    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_欧美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_国产AⅤ无码片一级毛片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久久精品
  • <wbr id="ydhfw"><table id="ydhfw"><p id="ydhfw"></p></table></wbr>
    <track id="ydhfw"><table id="ydhfw"></table></track>

    <u id="ydhfw"></u>
    <source id="ydhfw"><input id="ydhfw"><div id="ydhfw"></div></input></source>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的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一级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