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br id="ydhfw"><table id="ydhfw"><p id="ydhfw"></p></table></wbr>
    <track id="ydhfw"><table id="ydhfw"></table></track>

    <u id="ydhfw"></u>
    <source id="ydhfw"><input id="ydhfw"><div id="ydhfw"></div></input></source>
    400-900-8885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考情分析

    學習的一般理論在考試中屬于一個重點內容,主要以單選題的形式考查,多數為例子型反選題,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不同的心理學家的觀點,以及同一個心理學家的不同的觀點,如:巴普洛夫的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斯金納的正強化負強化和懲罰。今天就讓我們著重講解一下一般學習理論中的行為主義。

    二、知識解析

    (一)行為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通過實驗研究人的直接的、外顯的行為。人的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通過實驗來塑造的。學習是學習者建立起來的一種刺激—反映之間的聯結。

    (二)桑代克——試誤說

    1.觀點:學習是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即試誤說。通過的嘗試,出現錯誤的次數在的降低。

    2.實驗:餓貓開籠取食物

    3.學習的三大定律

    (1)準備律:所有的學習之前要有預備和準備。作為教師不能搞突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

    (2)練習律:學習需要大量的練習。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讓學生在練習中的獲得知識。

    (3)效果律:強調反饋。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給學生反饋意見,降低學生出現錯誤的頻率。

    4.桑代克學習理論的教學意義

    準備律指導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其獲得準備狀態。

    練習律指導教師對所有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練習和操作。

    效果律指導教師對希望保留的行為給予獎勵以維持聯結,獎勵不僅限于物質上的。

    (三)巴普洛夫——經典條件作用論

    1.觀點: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

    2.實驗:狗進食搖鈴實驗。

    食物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食物是無條件刺激,引起的分泌唾液的反映是無條件反射;

    鈴聲能吸引狗的注意,鈴聲是中性刺激;

    將鈴聲和食物進行結合,呈現在狗的面前,反復多次。狗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此時就建立起了條件反射。此時的鈴聲是條件刺激,而狗聽到鈴聲會分泌唾液是條件反射。

    3.第一信號系統: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eg:看梅生津);第二信號系統: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eg:望梅止渴)。

    4.獲得和消退:條件反射的獲得是指條件刺激(如鈴聲)反復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亦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5.刺激的泛化和分化:(分得清or分不清)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三)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1.實驗:迷箱實驗

    2.強化理論

    (1)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負強化:回避條件作用與逃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3.懲罰

    正懲罰:給予一個厭惡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負懲罰:撤銷一個愉快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4.消退

    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這稱為消退。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四)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

    1.交互決定論

    班杜拉反對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又稱替代性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

    (2)觀察學習的過程

    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復制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3.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

    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2)替代性強化

    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3)自我強化

    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三、知識對比

    1.巴普洛夫和斯金納

    巴普洛夫——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應答性行為),被動的;先有刺激再有行為。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操作性行為),主動地;先有行為再有刺激,行為發生的頻率上升。

    2.斯金納和班杜拉

    斯金納的強化:分為正負強化,最終希望行為發生的頻率都是上升的;

    班杜拉的強化:強調強化觀察者(直接強化),還是榜樣(替代性強化)。

    四、題目練習

    1.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擅自離開座位,老師不予理會,轉而表揚那些坐著不動的學生,離開座位的學生也不擅自離開座位了,反映的是(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 D.隔時強化

    1.【答案】C。解析:替代性強化指的是教師通過強化榜樣,對觀察者產生的影響,題干中教師通過表揚坐著不動的學生,從而強化了擅自離開座位的學生,所以屬于班杜拉的替代性強化。

    (責任編輯:李明)

    直播公開課
    網校師資
    會員免費專區
    會員特惠專區

    日利奇之5-20下,學生用戶胡

    • 年度會員年度會員 68
    • 終身會員 198
    尊享12大會員特權
    1. 好課免費

    人工咨詢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

    400-900-8885

    課程咨詢請按1
    售后服務請按2
    9:00-21:00 節假日不休

    商務合作

    企業微信

    微信掃碼添加

    考編考證必備小工具
    中公網校小程序
    精選免費公開課
    中公網校視頻號
    中公教育官方網課平臺
    中公網校極速版APP
    資訊答疑試題
    中公網校公眾號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0218183號-41 京ICP證16118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664號 電子營業執照

    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_欧美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_国产AⅤ无码片一级毛片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久久精品
  • <wbr id="ydhfw"><table id="ydhfw"><p id="ydhfw"></p></table></wbr>
    <track id="ydhfw"><table id="ydhfw"></table></track>

    <u id="ydhfw"></u>
    <source id="ydhfw"><input id="ydhfw"><div id="ydhfw"></div></input></source>
    亚洲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成人不卡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