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筆試大綱
2.簡答題
一位化學教師講了一堂公開課“鹽類的水解”,多數聽課教師認為他講出了鹽類水解的本質及規律,但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現在課堂提問方面。
回答下列問題:
(1)請以“鹽類的水解”內容為例,設計兩個有效的課堂教學問題。
(2)請結合這兩個課堂教學問題,談談如何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診斷題
某教師在過程性考試中設計了下列測試題,多數學生的解題過程及考試結果如下:
[試題] 甲、乙兩個電解池均以Pt為電極,且互相串聯,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的某鹽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測得甲池中陰極質量增加2.16g,乙池中電極上析出0.24g金屬,則乙池中溶質可能是( )
A.CuSO4 B.Mg(NO3)2 C.Al(NO3)3 D.Na2SO4
[考試結果]有62.4%的學生按下述思路解題而錯選答案B。
甲池陰極電極反應為:
![](http://www.ccadtd.com/uploadfile/2017/0907/20170907101709725.png)
閱讀下列材料:
學科或專門領域內的問題解決涉及大量專門知識的應用,這些專門知識是問題解決的基礎。離開這些知識,就無法解決相關領域的問題。現代認知心理學根據知識的 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又稱為描述性知識,主要說明事物“是什么”……
Joseph D. Novak (1984)認為概念圖以科學命題的形式顯示了概念之間的聯系,它強調的是概念之間的層次結構和相互聯系,因而能夠反映被試的陳述性知識的組織特征。在概 念圖中化學概念之間的橫向連線越多,縱向連線越深,說明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掌握程度越好,頭腦中的陳述性知識結構化程度越高……
(摘自 牛擁,李廣洲. 學優生與學困生陳述性知識結構化程度差異的探討.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4(8-9):4)
根據對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哪些類型的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
(2)陳述性知識的教學適宜選擇哪些教學方法?為什么?
(3)試以中學化學某一知識為例,畫出該知識的概念圖。
(4)試簡要說明中學生在學習化學概念時形成困難的原因。
5.教學設計題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的“內容標準”:
“通過實驗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材料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的目錄(略)。
材料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硝酸的性質”原文(略)。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教材中該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2)寫出本課的化學三維教學目標。
(3)請說明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4)試選擇適合于本課的教學方法。
(5)設計一個包含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和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片段。
(6)請對本節課進行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