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筆試大綱
問題:
(1)請評析第④段體現出的說明文語言特色(不少于150字)。
(2)根據以上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確定的依據。
(3)請選擇一個主要教學環節(導入環節除外),寫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3.案例分析題
閱讀《皇帝的新裝》的教學實錄片段(課堂小結部分),回答問題。
師:下面我們分組來給這篇童話擬一個副標題,看哪一組擬得。
(3分鐘后,各組先后發言)
甲組:我們組集體商定的副標題是“記一次裸體游行”。(全班笑)
乙組:我們擬的是“一件奇特的‘試愚衣’”。
丙組:我們擬的副標題是“一群騙子和一個天真孩子的故事”。
(丙組同學說完后,教室里起初是一片寂靜,繼而是哄堂大笑。)
師:文中不就兩個騙子嗎?怎么會是一群騙子呢?請你解釋一下。
生:皇帝自欺欺人、昏庸虛偽,是的騙子;大臣官員欺騙皇帝、巴結討好,是可卑的騙子;兩個騙子騙術高明,是狡猾的騙子;老百姓隨聲附和,欺騙了自己,是可憐的騙子。
師:那么,依此看,這篇文章也諷刺了老百姓的愚蠢無能啦?
生:我們并不那樣認為。我們覺得本文通過“騙”與“不騙”的對比,贊美了小孩純真的心靈,勸誡人們拋棄虛偽的品性。這才是這篇童話的主題。
師:很好。對于這篇文章的主題,一般認為是諷刺了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丙組同學不囿于 一般的答案,主動思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理想的閱讀理解思路。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不過,“一群騙子”,作者對他們的情感是有區別的,這一點需要引起 注意、總而言之,揭示了人們虛偽的劣根性,這是我們閱讀本文時應該讀到的。
問題:
該教師采用的“擬副標題”活動對學生深入理解主題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評析(寫出一點即可)。
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回答第(1)~(2)題。
我的天使
1.小時候,愛看童話的我總幻想著,會有一個天使在我身邊保護我;長大后,才漸漸明白,其實那個天使就是我的爸爸。
2.“女兒,累了吧?吃點水果好嗎?”
3.爸爸遞過來一個剛剛削好的蘋果,慈愛地看著我。已經做了一個小時作業的我,伸了伸懶腰,接過來狼吞虎咽起來,啊,真甜!
4.似乎每當我有困難時,他都會及時出現在我的眼前。
5.那天上課時,竟下起了大雨。望著窗外蒙蒙的一片,我心里犯愁了:早上起晚了,急匆匆的忘記帶傘了。老天似乎要懲罰我似的,到放學時還下個不停,一點要停的意思也沒有。
6.眼睜睜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地走了,我的心也焦急起來,腦海中驀地浮現出作文中經常出現的冒雨送傘的情景:母女在一把小花傘下相擁而行,或是爸爸盡量把傘向著我這邊傾斜……但我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看來我只有等待老天爺的垂憐了。
7.無情的雨還是不停息地從空中落下來。我的心也越發焦急。我終于決定,為了下午不遲到,還是冒雨沖回去吧。
8.正當我挽起褲腿,卷袖子,準備沖進雨中時,耳邊突然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啊,原 來是爸爸穿著雨衣,騎著自行車!被雨水沖洗得格外醒目,連人帶車仿佛剛從水里撈起來一樣。在雨水四溢的馬路上,他十分艱難地騎著自行車。車終于停在了我的 跟前,只見他的臉上滿是雨水,雨衣下的皮鞋也變成了“水鞋”。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