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陜西省漢中事業單位招聘《專業科目》考試大綱:中小學幼兒園類崗位
一、幼兒園類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幼兒教育段的保教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學前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指導、幼兒園課程、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學前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的實踐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要求,以促進陜西省幼兒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和專業化發展。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一)學前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學前教育基本概念:廣義的學前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學前兒童,教師,教育內容,教育環境;
學前教育的特點:非義務性,啟蒙性,直接經驗性,保教結合;
學前教育的任務:0-3歲早教機構的任務,幼兒園的保教任務;
學前教育的原則: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我國學前教育的有關法規和條例:教育法體系中的基本法規,《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國務院關于改革和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與方法: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學習學前教育學
的方法。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廣義的和狹義的學前教育基本概念;學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學前兒童、教
師、教育內容、教育環境);學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學前教育的特點(非義務性、啟蒙性、直接經驗性和保教結合)及其含義;幼兒園的保教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幼兒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質量打好基礎);《幼兒園管理條例》的宗旨,并了解該條例的主要內容;《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含義,并了解該規程的主要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知識觀和兒童觀,了解該綱要的主要結構與主要內容;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國務院關于改革和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基本精神。
(2)分析與應用
能夠結合幼兒園的教育實踐說明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能夠舉例說明我國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條例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能夠結合幼兒園的教育實踐說明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和方法。
(二)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
1.考核知識點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價值與意義;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方法及應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有關基本概念;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趨勢;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穩定性與可變性;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及其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個性、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與教育;學前兒童身體發育、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或障礙及其矯正。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價值與意義;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實驗法、測驗法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有關基本概念;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趨勢;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穩定性與可變性;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主要特點;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學前兒童個性、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特點;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與教育;學前兒童身體發育、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2)分析與應用
初步掌握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實驗法、測驗法在兒童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能夠運用兒童心理發展主要流派的理論解釋兒童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能夠依據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點進行教育教學;依據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矯正不良情緒、培養積極情感;初步掌握對各年齡段學前兒童進行教育的有效策略;初步掌握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矯正的方法。
(三)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
1.考核知識點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基本概念與特點,意義與功能,種類與內容;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設計與指導。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活動,外出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內含與特點(幼兒日常生活活動,幼兒自由活動,幼兒園環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意義與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自由活動節日活動,外出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分類、種類和內容構成(一日生活常規的內容,節日活動的分類,外出活動的種類,親子活動的種類,幼兒園環境的構成);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境創設的組織與指導(一日常規活動,日常生活活動,自由活動,節日活動,春秋游活動,外出參觀與實踐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目標導向原則,發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原則,經濟性原則。
(2)分析與應用
結合實際分析評價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了解組織幼兒自由活動的步驟和方法;能夠設計、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節日慶祝活動,并撰寫活動方案;能夠策劃、組織與指導幼兒園各種外出活動,并撰寫活動方案;能夠策劃、組織與指導幼兒園親子活動,并撰寫活動方案;結合實際創設并評價幼兒園室內外環境。
(四)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指導
1.考核知識點
學前兒童游戲的概念和特征;學前兒童游戲的分類;學前兒童游戲的功能;學前兒童游戲的條件;學前兒童各類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含義和特征;不同學者關于學前兒童游戲分類的觀點;學前兒童游戲的功能和條件。
(2)應用與分析
能夠分析創設兒童游戲需要的條件,包括游戲的時間、游戲的環境與材料、兒童的自主參與等;設計與組織各類游戲活動,包括兒童游戲的水平的分析與預設,兒童游戲的觀察,兒童游戲的指導等。
(五)幼兒園課程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
1.考核知識點
學前教育課程的內涵、結構形態和價值取向;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內容與組織;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典型的學前教育課程方案;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功能與方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前教育課程的內涵、結構形態和價值取向;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制定;學前教育課程內容及基本要求;學前教育課程編制的原理;學前教育課程的組織;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典型的學前教育課程方案;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涵、特點、功能與方法;幼兒園的領域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領域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領域活動大綱的編制與內容的把握,領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要領等);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主題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主題的選擇與開發,主題活動的設計,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主題活動的展開與指導,主題活動的觀察反思與調整,開展單元主題活動的注意事項等);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區域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活動區設置的基本要求,活動區的種類及其設置,活動區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要領,區域活動觀察與指導的注意事項等),區域活動與游戲、集中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的關系。
(2)分析與應用
能夠根據需要制定幼兒園課程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月(周)計劃、一日活動計劃;能夠制定各年齡班的各類具體教學活動計劃(包括領域教學活動方案、主題教學活動方案 、區域活動方案等);分析、判斷與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實際案例。
二、小學類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小學段的教學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課程與教學、小學德育和班級管理、小學生發展心理和學習心理、心理輔導和教師心理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教育基礎等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的實踐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要求,以促進陜西省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教育的概念;教育及其發展;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師職業與教師素養;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反思和教學研究。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教育本質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終身教育的含義。
教育的特點;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的基本任務;近代教育的特點;現代教育的特點。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
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小學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教育制度;學生的權利與義務;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
教師職業的意義;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教師角色定位;教師的情感智力和品質;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師的教學能力;教育機智的內涵。
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教師反思的含義;教師反思的意義;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意義。
(2)分析與應用
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發展趨勢;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良好師生關系構建的基本策略;教師反思的方法:教學日志、教師學習審計、教育案例、教師敘事、網絡教研、教學課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校本教研的過程;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體備課、定向研討、案例教學。
(二)課程與教學
1.考核知識點
課程和課程理論;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和評價;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和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模式。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課程的概念;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經驗主義課程論;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存在主義課程論;后現代主義課程論。
課程設計的兩種模式;課程目標的內涵和特征;課程計劃的含義;課程標準的內容;教材和教科書的含義;課程的類型;課程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校本課程的含義;校本課程開發的含義。
新課改的基本特征;新課程設計的特征;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新課改的發展趨勢。
教學和教學理論:教學的概念;教學的特點;教學的任務;教學過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表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表現;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理論的發展;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行為主義的教學理論;認知教學理論;情感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多元智力教學理論;反思性教學理論;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的原則;教學設計的內涵和內容;教學評價的含義。
班級授課制;現場教學;個別指導;小組教學;復式教學。
(2)分析與應用
幾種有影響的課程理論流派;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
教學過程本質的不同學說;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分析相關問題;當代教學發展的新取向。
教學目標設計的要求;教學過程設計的要求和原則;教案設計的內容和程序;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小學課堂教學藝術;各種教學技能的意義、類型和原則;我國中小學幾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堂好課的標準;怎樣上好一堂課;說課的內容、類型和原則;聽課的類型和具體要求;評課的內容。
教學“三維目標”的含義和要求;教學評價的主要理論依據;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教學評價的種類;教學評價方案的編制;教學評價方案的實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特點;教學測驗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及難度;測驗題目的類型;測驗成績的分析與解釋。
(三)小學德育與班級管理
1.考核知識點
學生品德和德育;德育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德育的模式和方法;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生品德的涵義與構成;德育的意義;德育的目標;德育的原則;德育的基本模式;德育常用的方法;班級組織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班級管理的任務和內容;班集體建設的原則和方法;班級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2)分析與應用
德育應遵循原則的分析;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道德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道德說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討論法的具體應用;班集體建設原則的分析;班集體建設方法的具體應用;班級活動策劃和組織的案例分析。
(四)小學生發展心理和學習心理
1.考核知識點
心理的本質;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含義及特征;認知過程;認知發展觀;新皮亞杰主義;維果斯基心理發展理論;埃里克森心理發展理論;關鍵期;最近發展區。
學習及分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學習遷移;創造力;問題解決;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理論;學習品質;認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動作技能;練習曲線;高原現象;學習過程;試誤說;頓悟說;程序教學;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接受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人心理的本質;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影響因素;人的心理活動與認知過程;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維果斯基心理發展理論;埃里克森心理發展理論。
學習的概念及理解;學習的分類;學習的過程;小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知識的概念及內涵;學習遷移的概念及分類;知識遷移的原理;遺忘規律;創造力的基本特征;問題解決的實質、理論、心理過程及影響因素;技能的含義;知識與技能的關系;智力技能理論的主要觀點;動作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和形成的標志;學習動機的定義、分類及與需要誘因之間的關系;培養與激發小學生外部動機的方法;學習品質的概念與種類及培養的方法;行為主義理論;認知加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2)分析與應用
小學生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發展的特點與教育;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最近發展區與教育;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價值;維果斯基心理發展理論與教育;埃里克森心理發展理論與教育;遺傳、環境與教育的關系。
行為主義理論、認知加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信息加工理論在教學中的觀點及對教學的影響;利用遺忘的規律進行有效復習;利用知識遷移的原理進行有效教學;知識學習的策略與教育;發展小學生創造力的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智力技能和促進動作技能的教學策略;行為主義、認知學派、人本主義學習動機理論的基本特點及采用不同學派的觀點分析教育實例。
(五)心理輔導和教師心理
1.考核知識點
心理健康及其標準;學生常見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及其干預。
教師心理;小學教師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教師專業成長。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內容;學習問題的表現和成因;人際關系問題的表現和成因;網絡成癮的危害和成因。
教學效能感的概念;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教師心理問題的表現;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師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教師職業角色的內容;教師職業素質的構成;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專家型教師的基本特征;教師個體專業化的目標。
(2)分析與應用
學習問題的應對策略;人際關系問題的干預策略;網絡成癮的對策。
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途徑;教師教學效能感的策略;專家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三、中學類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中學段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德育、中學班級管理、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與教師心理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中學教育教學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的實踐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要求,以促進陜西省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教育學;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的關系;教師專業化發展。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教育學概念;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學;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點;教育的構成要素。
教育的本質;的產生;古代;近代教育;現代教育;學制;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含義;當代我國的教育目的;我國教育方針。
教育功能的含義;教育的文化功能、經濟功能、現代化功能、政治功能、個體發展功能。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教育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教師職業;教師角色;教師素養;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段。
反思與教師反思;教學日志;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教育研究;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校本教研。
(2)分析與應用
現代教育的功能;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中學教師的知識結構;
中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教育機智的應用;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及實際應用;教師反思的意義;教師反思的方法;教學日志的基本結構與實際應用;教育案例的基本結構與實際應用;教學課例的基本結構與實際應用;行動研究法的基本要素與實際應用。
(二)中學課程與教學
1.考核知識點
課程基本理論;基礎教育(中學)新課程改革;教學的過程與特點;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質量與評價。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課程的含義;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課程理論的發展、經驗主義課程論、學科中心課程論、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存在主義課程論;課程設計的概念、目標模式、過程模式;課程目標與確定課程目標的方法;課程標準;教材與教科書;課程的類型;校本課程與開發;課程內容的基本觀點;挖掘課程內容的方法與思路;學生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新課改的基本特征;課程設置的整合性;新課程的“三級管理體系”;新課程設計的特征;中學新課程的結構;新課程的實施。
教學的概念、特點、任務;非智力因素;教學過程的概念、特點、“三要素”說;教學過程的教育性與發展性;教學過程本質的認識說與發展說;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與表現;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簡約型規律;教師主體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辯證統一規律;教學與發展相互促進規律;知識學習與品德形成相統一規律。
布魯納的學科結構教學理論;羅杰斯的情感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多元智力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師觀;當代教學發展的新取向;課堂教學的概念、意義;課堂教學的啟發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教學設計的概念、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與設計的主要依據;教學目標的表述;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要求與原則;教案設計的一般環節;導入技能的類型與原則;教學語言技能的概念、構成要素;提問技能的類型與原則;教授技能的類型與原則;變化技能的類型;強化技能的概念與類型;演示技能的定義與類型;板書技能的定義、意義、類型與應用原則;結束技能的定義、意義與應用原則;課堂組織技能的定義、步驟與類型;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班級授課制的定義、類型與結構;個別輔導的常用方法;小組教學的八種形式;現場教學的概念與組織要求;教學模式的概念與中學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堂好課的標準;怎樣上好一節課;說課的概念、類型、內容與原則、聽課的含義;聽課的類型與教師如何聽課;評課的內容。
教學質量的含義與影響要素;教學的“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教學評價的含義、原則、種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學評價的啟示;建構主義思想對教學評價的啟示;教學評價方案的編制、實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特點;教學測驗題目的類型與編制;測驗分數的解釋。
(2)分析與應用
學習方式轉變的方向與內容;課程內容的挖掘與轉化;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落實與體現;教學是的中心工作;教學過程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學的教育性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建構主義學習觀在教學中的落實;課堂教學原則與教學實踐的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用;課堂教學技能的綜合運用;教學方案的設計實踐;說課稿的撰寫;好課評價標準的實際運用;講課的操作性要求;課堂教學環節實際應用。
(三)中學德育與班級管理
1.考核知識點
學生品德和德育;德育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德育的模式和方法;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生品德的涵義與構成;德育的意義;德育的目標;德育的原則;德育的基本模式;德育常用的方法;班級組織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班級管理的任務和內容;班集體建設的原則和方法;班級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2)分析與應用
德育應遵循原則的分析;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道德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道德說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討論法的具體應用;班集體建設原則的分析;班集體建設方法的具體應用;班級活動策劃和組織的案例分析。
(四)中學生學習心理
1.考核知識點
知識學習;學習理論;學習動機。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學習的概念;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概念同化與形成;問題解決;學習的認知策略。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正強化與負強化,嘗試錯誤學習,普雷馬克原理;認知學習理論,頓悟學習,認知結構,發現學習,有意義接受學習,先行組織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學習共同體;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的有意義學習、學生觀、教師觀。
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與自我效能理論。
(2)分析與應用
強化原理在學生良好行為塑造中的運用;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觀”對教學活動的意義;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對教學活動的意義;建構主義學習觀對教學的意義;人本主義學生觀對教育的意義;概念與原理的教學策略及其實踐應用;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方法;內部學習動機的激發及實踐運用;外部學習動機的激發及實踐運用。
(五)中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輔導
1.考核知識點
心理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基本規律;心理發展的理論;心理咨詢的模式與技術。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認知發展;人格與社會性發展;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四階段;認知沖突;最近發展區;內化;人格與社會性發展: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個人神話;假想觀眾。
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的發展模式;艾利斯的ABC理論;釋意;肯定性訓練法;自我管理法。
(2)分析與應用
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組織教學;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組織教學;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思維;依據青春期的反叛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人格發展理論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的實踐應用;通過心理咨詢方式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實踐策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實踐應用。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烏蘭牧騎招聘專業技術人員4人公告
- 2025上海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聘博士后公告
- 2022年下半年陜西漢中市城固縣事業單位招聘帶編入伍高校畢業生退役人員選崗結果公示
- 2025浙江寧波市余姚市工人文化宮招聘編外人員1人公告
- 2025貴州銅仁市江口縣招聘事業單位人員106人公告
- 2025浙江溫州市瑞安市紅十字會編外人員招聘1人公告
- 2024中共瀘州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擬聘用編外人員公示(四川)
- 2024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面向社會招聘計劃取消公告
- 2024陜西延安市寶塔區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人才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現場資格審查公告
- 2025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廳所屬事業單位招聘20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