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局面試題目
【面試題目1】
你正在公休外出,第二天領導就給你電話說有急事需要馬上趕回單位。你很不情愿,你如何向領導解釋?
【解讀】
我在公休外出,領導讓我回去處理緊急事情,我一定會想辦法處理這個急事,個人休假是小事,單位的工作是大事,所以具體我會從以下幾方面解決這個事情:
首先,我會想辦法向領導了解具體情況,如果不需要我去現場處理的,只是需要我撰寫一些文件,或者需要我進行電話協調就可以解決的話我會立刻起草文件或電話聯系相關的同事,協調處理這個事情,把這個緊急的事情認真處理好。處理好之后我會向領導匯報此次工作的完成情況,并向領導申請讓我繼續公休。
其次,如果經過和領導的溝通,確實需要我回去現場處理這個緊急事情的話,我會立刻停止公休,在第一時間趕往單位上班,到達單位之后,向領導和同事了解相關情況,立刻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協助領導把這件急事處理好。
總之,在公事與私事之間,應該以公事為重特別是緊急的事情,需要我們更加重視,不能因為我們個人小事而影響了單位工作的大事。
【面試題目2】
領導在一次會議上嚴厲地批評了你,而實際上錯誤是由于另一位同事小王的失誤造成的。對此你如何與領導溝通?
【解讀】
面對題中情況,我理解領導的做法,領導工作忙、擔子重,難免有兼顧不到之處,況且作為同事,小王失誤,我也有責任。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會這樣做:
第一,主動向領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作為同事,作為團隊成員,在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分工明晰,更要配合默契,優勢互補,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好工作。我會向領導保證我一定加強和同事的溝通、交流,培養工作默契,做好工作的協調,當然也會盡力彌補本次失誤。
第二,認真與小王一起分析出現問題的工作環節,重新完成其中一些數據和需要執行的環節,并將彌補過程進行書面記錄。
第三,我會主動找領導匯報工作進程,詳細講解這項工作的具體解決辦法和我的一些想法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語言要準確、簡潔,在具體解決辦法方面一定詳細介紹,體現自己直面問題的態度,彌補失誤的誠心。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借助這次溝通,我會接受領導的批評指正,在今后更好地配合同事,服從領導,高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
【面試題目3】
工作中有兩種人:一種是“開拓者”,開創新業績,開拓新局面;另一種則是“補漏者”,保障工作平穩有序進行。請結合實際,談談你是哪一種人,并說明理由。
【解讀】
有修路的,就有養路的;有“出嫁”的,就有“做嫁衣”的;有寫美文的,就有為之編輯校對的。一言以蔽之,有“開拓者”,就有“補漏者”。二者和諧相生,相輔相成,前者開紅花,后者綻綠葉;前者唱主角,后者擔配角;前者能出彩,后者保障不出事。這是社會分工的必然,也是事物發展的本分。
就我個人經歷和性格特點而言,我認為自己適合成為一名工作上的“補漏者”。我在大學里讀的是會計專業,畢業后在一家私企當會計,我所學的專業和我從事的工作,培養了自己認真細致、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一般而言,很多事故、錯誤、失誤的發生屬于“小概率事件”。“補漏”工作沒有做,或應付了事,有時事故也沒有發生。但這只表明,發生事故的條件沒有齊備。一旦齊備了,真“補漏”者就會萬無一失,假“補漏”者則會一失萬無。而要想成為“補漏者”,就必須腳踏實地地默默奉獻,才能更加完美無缺地補償現實生活中的漏洞和缺陷。補漏者每時每刻的功勞與價值就是幕后的勤奮與耕耘,沒有轟轟烈烈的表象。所以,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做“補漏者”。當然,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做起事來,我也難免會有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時候。因此,如果我被錄取,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會主動去承擔“補漏者”的角色,培養自己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愿意成為一名“補漏者”。或許有人會說做“補漏者”是“傻子”,從短期行為來看,他們是“傻”,但不管是黨還是人民群眾,都需要這樣的“傻子”,因為黨和人民群眾需要的是一心為民,從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好干部,就如鄭培民楊善洲等一大批先進人物一樣,他們雖然都沒有走上更高的領導崗位,但他們對黨、對人民群眾所做出的貢獻,黨和人民群眾將永遠記在心中。因此,對于一名立志成為鐵路職工的年輕人而言,就應該向這些先進人物看齊,爭做“補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