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行測答題技巧:定義判斷解題方法
一、方法介紹
做好定義判斷題的關鍵在于緊扣題目中給出的定義,尤其是定義中那些含有重要內涵的關鍵詞。作為一個概念的定義,其一般都是相當嚴密的,對于事件發生的前提條件、成立的必要條件以及最終的落腳點即中心語都會給出明確的界定,應試者在看到—個定義時首先就應該標出這些關鍵詞,然后再閱讀下面給出的事例選項,對應看該事例是否符合定義中的規定。如果能夠區分開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則正確答案不難得到。
解答定義判斷題時,應試者應從定義本身入手進行分析和判斷,不要憑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別是當試題的定義與自己頭腦中的定義之間存在差異時,應以題目中的定義為準。
二、例題點撥
【例題】漏稅:指納稅人并非故意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限期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中屬于漏稅行為的是:
A.杜某開了一家書店,稅務部門規定對他的稅款實行查帳征收。當顧客不要求開發票時,他就不開發票;而當有大筆交易并且客戶要求開發票時,他就將發票客戶聯撕下來,客戶聯與存根聯分別填寫,客戶聯上按實際數字填寫,而存根聯上則填寫較小的數字。
B.某歌星在某城市舉行了一場個人演唱會,票房收入高達40萬元,根據演出協議,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約10萬元。第二天,該歌星又開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
C.張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經營日用百貨,稅務管理部門核定他每月繳稅款500元,他每個月都準時到稅務局主動繳納稅款,但上個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幾乎沒有營業,當然也就沒有什么贏利,因此他就沒有到稅務局去交納稅款。
D.黃興是一個屠夫,他干這一行已經好多年了,最近豬肉緊缺,價格上漲很快,縣物價局對豬肉作了限價。由于購買生豬的價格又很高,他們的利潤很低。為此,黃興對稅務征管員說,如果政府不取消限價,他們就不繳納稅款。
【點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漏稅這一定義十分簡單,要做這道題,其實只要注意一點——“并非故意”——就夠了。在題中舉的四個事例中,都涉及到沒有繳納或拒絕繳納稅款的問題。但是第一個事例中,杜某顯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稅,而是在逃稅;第三個,張大伯因為沒有營業而不繳稅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該繳稅款,所以也是故意的;第四個事例,黃興與第三個事例中的事情有點相似,但他不僅不是漏稅,更像是抗稅。只有第二個例子中,該歌星也許是不知道該繳納個人所得稅,也許認為這筆稅款該由舉辦方支付,他沒有繳稅并非是故意的。
>>點擊返回:中公網校事業單位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